巴方称以军逮捕13名巴勒斯坦人
当地时间26日,据巴勒斯坦官方通讯社消息,以色列国防军当天在约旦河西岸逮捕了13名巴勒斯坦人。被捕者之一为最近根据停火协议获释的人员。
当地时间26日,据巴勒斯坦官方通讯社消息,以色列国防军当天在约旦河西岸逮捕了13名巴勒斯坦人。被捕者之一为最近根据停火协议获释的人员。
接下来的内容我就直接说清楚:视频里能看到的其实不多,动作很直白,信息很稀。起重机把那座雕像抬起来,用绳子固定在脖子附近,摆放方式跟绞刑的姿态极像。周围有人拿手机拍,有人冷静记录,有人边看边上传。这画面传出来后,很快在网上跑开了,但画面里没交代雕像原本在哪儿放的
当地时间9月29日,以色列士兵在约旦河西岸哈利勒老城及多个区域拘留巴勒斯坦儿童的事件,经路人拍摄视频与目击者披露后,于10月1日迅速发酵,引发全球舆论强烈谴责。
轰隆的爆炸声终于停歇,加沙上空弥漫的硝烟逐渐散去。在惨重的人员伤亡与破坏之后,加沙全面停火协议终于落地,为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带来了一丝和平的曙光。
22号当天,老实没几天的以色列在中东又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据报道,以色列议会在预备性表决中通过了两项法案,其中一份法案,明确将以色列的国家主权扩张到约旦河西岸。虽然这项法案表决并非最终结果,预备性表决通过的法案需要多轮投票后才能生效,但仍然引发了周边地区乃
“我不明白为什么今天大家都这么安静,但已经达成了一项最终将给巴勒斯坦人带来和平的协议。你们为什么不庆祝呢?”
“这感觉,真的,没法说,感谢真主。”娜比拉·巴萨尔一边走,一边紧紧护着在战火中伤了头的女儿。“战争停了,苦日子总算到头了,我们真的、真的太高兴了。”
可加沙人刷到的,却是另一套画面:凌晨三点,欧盟的排雷车刚卸货,以色列的推土机就在三百米外轰隆隆补路障。
我听到消息。心里一紧。很想知道真相。以军发声明。说是二十日。有人越了线。那是黄线。向着哨所开枪。现场有交火。无人机介入。两人被击毙。以方无人伤。身份没公布。双方口径不同。
本来想觉得这可能是个别极端分子的行为,但后来发现视频是哈马斯下属频道直接发的,这性质就不一样了,相当于官方变相认可了这事。
沙姆沙伊赫的和平峰会,大佬们觥筹交错,特朗普高调宣布“新时代”开启。然而,这场盛大的“和平派对”背后,却是赤裸裸的权力博弈与血淋淋的现实。
时隔两年,以色列终于得以喘息。随着被俘的人质陆续归来,整个国家正从其历史上最黑暗、最艰难的一页中挣扎起身——遍体鳞伤,却未被击倒。此刻的空气中,弥漫着解脱、感恩与深深疲惫交织的复杂气息。
在加沙停火协议签署仅数日后,28岁的巴勒斯坦记者兼内容创作者萨利赫·贾法拉维(Saleh Aljafarawi)于周日在当地遇害。自2023年10月战争爆发以来,他一直是报道以色列对加沙军事行动的关键声音之一,其死讯引发了全球各界的哀悼。
当地时间13日,特朗普高调抵达以色列,并在议会发表讲话。他宣称加沙战争已经结束,哈马斯同意继续执行第二阶段和平计划,彻底解除武装。目前,哈马斯方面还没有正式回应这个消息。半岛电视台报道,就在特朗普讲话前一个小时,他还在空军一号上说,美国已经知晓并批准哈马斯在加
10月13日的以色列议会,原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中东和平愿景”的舞台,结果却因两名以色列议员的举牌抗议演变成一场外交翻车现场。
1970年9月的一天,在约旦安曼郊区的一个政府办公楼里,气氛紧张得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
当地时间10月13日上午8时许,以色列人聚集在特拉维夫人质广场,等待人质获释的消息。当首批7名人质被转交给红十字会时,聚集在广场上的数千人高声欢呼。不久后,剩下的13名人质也从加沙不同地区获释。
这事儿得从加沙那边的冲突说起,今年10月11日正好是两周年,伦敦街头一下子就炸了锅。英国的亲巴勒斯坦团体组织了场大游行,从海德公园起步,一直走到议会广场,中间还绕过唐宁街。规模可不小,报道说有好几万人,甚至有媒体直呼五十万级别,反正人山人海的,堵了数公里路。刚
巴以停火协议达成几天后,一名28岁的巴勒斯坦记者在加沙城的交火中遇难。这名记者叫萨利赫·阿尔贾法拉维,几天前,他曾在夜间走上加沙街头,挨家挨户通知停火协议已达成。
巴以停火协议达成几天后,一名28岁的巴勒斯坦记者在加沙城的交火中遇难。这名记者叫萨利赫·阿尔贾法拉维,几天前,他曾在夜间走上加沙街头,挨家挨户通知停火协议已达成。